- 常見詐騙手法有哪些?最新台灣詐騙話術與破解指南 - 2025 年 10 月 23 日
- 車禍撤回告訴狀怎麼寫?完整流程與和解後撤告重點 - 2025 年 10 月 2 日
- 死亡車禍賠償金額怎麼算?車禍過失致死賠償行情一次看 - 2025 年 9 月 30 日
更新日期: 2025 年 9 月 16 日
在現代社會,罵人精神賠償已不僅發生於口頭衝突,更常見於 Facebook、IG、LINE 或新聞媒體。若因言語造成名譽受損、心理壓力或生活干擾,就屬於民法上的非財產上損害賠償,可依法請求精神慰撫金。
本文由 「翊宇律師事務所」整理 6 則法院判決案例,帶你了解精神賠償計算的依據、金額區間與衡量基準,協助判斷精神賠償多少才算合理!
目錄
什麼是罵人精神賠償?
罵人常被認為只是口角或一時情緒失控,但如果造成他人名譽受損、心理壓力或生活受到干擾,都可能構成非財產上的損害 。
所以說,罵人即便沒有造成實體的東西壞掉,也可以要求對方賠償心靈受傷的損害 ,俗稱的精神慰撫金。
罵人精神賠償的法律依據
-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:因故意或過失,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,負損害賠償責任。
- 民法第195條第1項前段: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、健康、名譽、自由、信用、隱私、貞操,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 情節重大 者,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,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。
📌另外,如果是 針對名譽權的侵害,還可以透過 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 來請求 回復名譽的適當處分,請法院判對方要 把罵人內容下架,或是要對方 刊登判決 來表示確實有侵害名譽權。
🌟民事賠償價目這裡看!罵人賠多少?律師整理妨害名譽公然侮辱民事賠償金價目🌟
羞辱、罵人涉及的法律責任
除了要考慮罵人精神賠償,也可能會牽涉到不同的法律責任,除了最常見的 名譽權、隱私權侵害 之外,還可能同時涉及以下情況,可能遭到 刑事處罰:
- 妨害名譽
例如誹謗、公然侮辱,屬於刑法上的罪名,民事上也能請求罵人精神賠償。
- 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
如果罵人的同時還公開了姓名、照片、住址或職業等個人資訊,可能構成《個資法》上的侵害。
📣了解更多違反個資法的情況:只要兩分鐘!讓律師告訴您網路公審、肉搜的法律風險與應對方式!
- 跟蹤騷擾行為
跟蹤騷擾不限於實際上的物理跟蹤行為,如果是在網路上持續傳訊息或發文辱罵,甚至按讚、追蹤等干擾行為,可能涉及《跟蹤騷擾防制法》的責任。
- 妨害秘密或妨害電腦使用罪
若是偷看、外流他人隱私內容如對話紀錄,或是未經同意登入別人的社群帳號,可能構成妨害秘密或妨害電腦使用罪。
📌「罵人」的嚴重程度不一,罵人精神賠償求償金額不同,刑事法律責任就可能會隨之加重。
可以請求罵人精神賠償的常見情況有哪些?
在實務上,下列狀況都是法院曾經認定可以請求罵人精神賠償的情境:
罵人賠償情境1:社群平台公開罵人
例如在 Facebook、Instagram 發文點名辱罵,或在直播中公開嘲諷。
罵人賠償情境2:私訊辱罵並持續騷擾
反覆傳送侮辱性訊息、公開發表文章,導致對方精神痛苦。
罵人賠償情境3:媒體公開報導不實訊息
透過新聞或網路媒體散播負面不實內容,嚴重損害名譽。
罵人賠償情境4:散布個資或私密影像
例如將姓名、照片與侮辱性內容一起外流,更可能同時侵害名譽與隱私權。
🌟以上情境,都可能構成侵權行為,讓被害人有權向法院請求罵人精神賠償。
罵人精神賠償怎麼計算?精神賠償公式存在嗎?
許多人會上網搜尋「罵人精神賠償公式」,期待找到一個可以直接套用的計算方式。
但實務上並不存在固定的精神賠償公式或行情價。這是因為每件案件的事實差異很大,法院雖然會參考過往判決金額,但最終金額仍取決於個案狀況,因此被害人舉證非常重要,要盡可能具體證明受害情況。
舉例來說:
- 如果只是小群體間的氣話,可能不會判賠。
- 但若是在社群公開發文、持續攻擊,甚至涉及公開個資或私密影像,金額就可能大幅提高。
精神賠償多少合理?
精神賠償計算並不像財產損害有明確收據或修繕費用可以核對,高度 仰賴被害人自己去尋找證據 來說明侵權行為、損害情形。
🌟越多證據證明自己受害,就有機會讓法官覺得精神賠償的求償的金額是合理的!
✏️小常識:把損害具體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所以成功要求高額的罵人精神賠償、精神慰撫金其實非常困難,要能夠破10萬其實已經是非常高的賠償金額,很多案例都是幾千,甚至幾百塊。
法官如何進行罵人精神賠償的金額計算?
⚖️依據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460號判決,法官在審理「罵人精神賠償」案件時,主要會斟酌以下幾個要素:
- 加害行為的程度與方式:區分辱罵是單純一對一的私下衝突,還是公開於社群、媒體甚至持續散播。
- 被害人遭受痛苦的程度:被害人是否造成嚴重精神壓力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、人際關係或職業形象。
- 雙方的身分、地位與資力:例如加害人與被害人學經歷、是否為公眾人物、經濟狀況等。
✒️換言之,精神賠償的金額沒有固定公式,而是由法院綜合判斷 雙方身分地位與收入、加害程度、被害影響等因素後,酌定出一個合理的金額。
🧑⚖️因此,若想要提高求償金額,必須要盡可能找到能夠作為求償依據的 具體事實與證據 ,建議您諮詢專業律師尋求協助,以免遺漏重要事證。
哪些常見情況會影響罵人精神賠償的金額?
根據本所律師整理的法院判決後發現,罵人精神賠償金額較高的案例包含下列情況:
- 媒體報導:不只個人去罵人,甚至是聯絡媒體進行報導、出新聞。
- 社群平台長期辱罵、公開攻擊:如果是在平台上公開罵人,讓大家都能看到,因為會擴散得比較快速、廣泛,通常也會被認為侵權比較嚴重。
- 涉及重大侵害:個資外流、私密影像散布,這些情況都屬於嚴重侵害,而且如果刑事提告成立,幾乎可以確定民事要賠錢了。
判決案例精選(25萬~150萬)
情境 | 法院/案號 | 判賠 | 量定關鍵 |
假帳號、猥褻文字、外流影片 | 台中地院 114重訴191 | 90萬 | 可識別性高、猥褻影像和個資並行、擴散迅速 |
偷登帳號、外流影片 | 台中地院 113訴1168 | 45萬 | 未授權登入、露臉影像、跨平台散布 |
IG 辱罵、媒體採訪 | 北地院 114訴1920 | 60萬 | 不實標籤、媒體二次擴散、名譽受損 |
公開名人對話截圖 | 台南地院 114訴338 | 150萬 | 私領域對話曝光、媒體擴散、損害重大 |
IG/FB 長期騷擾 | 新北地院 114訴56 | 25萬 | 非交往、干擾 10 個月、揭露姓名照片 |
直播嘲諷、聚眾辱罵 | 彰化地院 113訴4 | 30萬 | 惡意貶抑人格、群眾攻擊、專業形象受損 |
1、社群+色情平台|假帳號發猥褻文字+外流影片:90萬 |
📌案件內容
🧑⚖️法院認為
➡️判決:被告嚴重侵害原告名譽權,判賠原告90萬罵人精神賠償。 |
2、社群、色情平台|偷登帳號+外流影片+猥褻文字:45萬 |
📌案件內容
🧑⚖️法院認為
➡️判決:被告嚴重侵害原告名譽與隱私等人格法益,判賠罵人精神慰撫金 45 萬元。 |
3、社群+媒體|自己發文+利用媒體誹謗、散播個資:60萬 |
📌案件內容
🧑⚖️法院認為
➡️判決:被告侵害原告名譽等人格法益,應賠償精神慰撫金 60 萬元。 |
4、媒體|公開被害人與名人的對話截圖:150萬 |
📌案件內容
🧑⚖️法院認為
➡️判決:被告侵害原告隱私與名譽,要賠精神慰撫金150萬元。 |
5、社群+私訊|在IG、臉書公開發文、持續網路騷擾:25萬 |
📌案件內容
🧑⚖️法院認為
➡️判決:被告侵害原告行動自由與隱私等人格法益,應賠償慰撫金 25 萬元。 |
6、直播+社群|笑律師「矮冬瓜、靠關係」、開討論區讓網友罵律師:30萬 |
📌案件內容
🧑⚖️法院認為
綜合被告加害態樣、擴散範圍,以及原告精神痛苦的程度,定非財產上損害賠償額。 ➡️判決:被告侵害原告名譽權,要賠精神慰撫金 30 萬元。 |
律師為您解答罵人精神賠償一定要知道的問題 FAQ
Q1:罵人精神賠償需要律師嗎?
A:建議可以先諮詢看看再決定!如果牽涉「證據保存、精神賠償計算、和解談判與訴訟策略」,專業律師能幫你把關證據、評估精神賠償多少合理,判斷先和解或直接提告。
Q2:遇到罵人精神賠償爭議,第一步該做什麼?
A:先完整留存證據,截圖要含帳號、網址、時間戳、貼文ID等證據,必要時報案啟動刑事程序,爭取透過國家的力量來找到對方。
🙋歡迎進一步了解:網路罵人可以提告嗎?會有什麼罪?這3大提告流程一次說明清楚!
Q3:罵人精神賠償要走和解還是訴訟?差在哪裡?
A:和解速度較快、成本較低、彈性大,可談下架、道歉、金額、不得再言等條款,但須雙方同意。
Q4:精神賠償計算怎麼估?有精神賠償公式嗎?
A:沒有固定的「精神賠償公式」。法院會綜合衡量:加害方式與嚴重度、被害後果、雙方身分與資力(學經歷、經濟能力等)。
Q5:罵人精神賠償多少才算合理?
A:不一定,取決於擴散規模與持續性、可識別程度、是否伴隨個資/私密影像、是否涉媒體報導等因素。一般網路辱罵常見為數千至數萬元,但若涉及公開長期攻擊、個資外流或私密影像,可能提高至數十萬以上。
🧑⚖️三分種了解罵人賠多少?律師整理妨害名譽公然侮辱民事賠償金價目!
Q6:可以同時提刑事與民事嗎?
A:可以。常見刑事罪名有公然侮辱、誹謗、妨害電腦使用、妨害秘密等;民事可請求精神慰撫金、停止/防止侵害、回復名譽。部分案件可在刑事程序附帶民事求償,提高效率。
罵人精神賠償怎麼告?讓翊宇專業律師協助你蒐證、談判與求償!
別讓傷害繼續擴散!讓專業律師透過訴訟與網路侵權的實務經驗,在第一時間協助你完成即刻蒐證與證據保全,找到能要求精神賠償的證據,以專業談判設計和解條款,必要時提起訴訟求償,爭取最佳的精神賠償。
【延伸閱讀】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