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【民事_返還房屋】賴著不搬怎麼辦?討回房屋大作戰! - 2025 年 6 月 17 日
- 【家事_剩餘財產分配】離婚可以,要房不行!剩餘財產分配守護不動產 - 2025 年 6 月 17 日
- 【民事_債務糾紛】守衛財產!停止執行和本票不存在之訴! - 2025 年 5 月 15 日
更新日期: 2025 年 10 月 3 日

事故來得又急又快,很多人因緊張沒停車報警,甚至直接離開現場,結果被指控肇事逃逸。若被認定成立,不僅涉及刑事責任,駕照也可能受影響,後續還要面對賠償與談和解。
這篇文章帶你掌握重點:什麼情況會成立、會如何處罰、和解能否降低風險,以及談判該注意哪些細節。
目錄
肇事逃逸的定義與成立條件
簡單定義肇事逃逸:駕駛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後,未停車協助或報警而逕行離去,即可能構成
但並不是所有撞到就跑的情況都算,法律上有具體要件:
1. 必須駕駛動力交通工具
汽車、機車或電動車才會構成;腳踏車或非動力工具通常不在刑法適用範圍。
2. 確實發生事故
要有實際的碰撞或事故,且駕駛人確實涉入。
3. 涉及人員受傷或死亡
刑法上的肇事逃逸重點在「有人受傷或死亡」。
單純車體刮傷,不構成刑法上的肇逃,但仍可能違反交通處理規定。
4. 駕駛人明知事故卻離開
若駕駛人知道事故發生,卻選擇不處理、直接離開,才會成立。
若能舉證自己「完全不知情」(如輕微擦撞未感覺到),可能有抗辯空間(亦涉及所謂「非故意肇事逃逸」的討論脈絡)。

肇事逃逸的刑事責任與刑罰
依《刑法》第 185 條之 4:
- 致人受傷而離去 → 處 6 個月以上、5 年以下有期徒刑
- 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離去 → 處 1 年以上、7 年以下有期徒刑
💡 特別注意:
- 肇事逃逸屬非告訴乃論罪,就算被害人撤告,檢察官仍會偵辦。
- 若能證明事故並非因駕駛人過失導致(非故意肇事逃逸),有機會爭取減刑或免責。
行政責任與駕照處分(道交條例重點)
下表彙整常見情境與處分(含肇事逃逸無人受傷狀況):
情境 | 罰鍰 | 駕照處分 |
無人傷亡但未妥善處理現場 | 新臺幣 1,000–3,000 元 | 吊扣 1–3 個月 |
有人受傷仍離去 | — | 吊銷駕照 |
造成重傷或死亡仍離去 | — | 吊銷駕照,並可能終身不得再考領 |
⚠️ 行政處分與刑事責任分開處理,即便民刑事已談妥,監理機關仍可依法裁處。
肇事逃逸可以談和解嗎?有何效果?
1. 和解的價值
雖然和解不能讓刑事訴訟自動消失,但實務上仍有幫助:
- 爭取檢察官的緩起訴
- 在法院量刑時,作為減刑或緩刑依據
- 解決民事爭議(醫療費、財產損失、精神慰撫金等)
2. 和解書必須包含的內容
- 當事人資料、事故時間地點與車輛資訊
- 可歸納的賠償清單(醫療費、交通費、修繕費、工作損失、精神慰撫金等)
- 付款方式與期限、爭議終局條款、簽名與日期
上述賠償清單的各項合計,即一般口語所稱的肇事逃逸和解金額。
那麼和解金該怎麼談?建議用病歷、估價單、收據等證據支撐金額,並明確約定付款方式。這樣往往能讓檢方評估是否給予緩起訴或不起訴處分。
3. 肇事逃逸和解流程

- 可以請警局協助至調解委員會進行
- 調解委員會成立的調解筆錄,可具強制執行力
- 過程中應保存所有紀錄與付款憑證
📖 延伸閱讀:車禍和解跟我這樣做!談判就用這幾招!
和解談判與應對的實務技巧
1. 第一時間處理現場
停車、報警、協助傷者,避免被認定為惡性逃逸
2. 蒐集證據
行車紀錄器、監視器畫面、目擊證人,都是關鍵
3. 清楚而理性的提案
列明項目與期程,避免空泛數字;若肇事逃逸對方不和解,至少留下你有積極面對的紀錄
4. 找律師協助
在金額龐大或爭議複雜時,律師能確保條款妥當,避免未來糾紛
5. 對行政處分提出異議
若不服吊扣/吊銷駕照處分,可依法提起申訴或行政訴訟,爭取肇事逃逸申訴成功的可能
成功協助肇事逃逸和解!成功案例分享
一名當事人因為內急,不慎撞上前方計程車後直接離開現場,被害人隨後聲稱因事故導致頭暈。檢察官調閱病歷後,發現該傷勢並無法確認與車禍之間有直接因果關係,因此肇事逃逸部分獲判不起訴。
最後,當事人僅因「離開現場」遭行政裁罰 3,000 元,並被吊扣駕照一個月,相較於原本可能面臨的刑事責任,結果已大幅減輕。
📖 延伸閱讀:肇事逃逸成功案例與法律解析
肇事逃逸和解相關的常見問題 FAQ
Q1:肇事逃逸已和解會吊銷駕照嗎?
A:會。行政處分獨立存在,與刑事和解無關。
Q2:和解後還會留下前科嗎?
A:不一定。獲不起訴/緩起訴則無刑事前科;有罪判決則會留下紀錄。
Q3:小擦撞也要報警嗎?
A:建議報警。未履行現場義務,仍可能受行政處分。
Q4:肇事逃逸初犯會怎樣?有可能坐牢嗎?
A:視情節而定。若有重大傷亡,可能須入監;若已積極和解,法院可能從輕量刑。Q5:肇事逃逸賠償金額怎麼算?
A:通常由醫療、交通、修繕、工作損失與精神慰撫金等項目加總,就是常見的賠償金額評估方式。
Q6:如果肇事逃逸對方不和解怎麼辦?
A:若對方拒絕和解,檢察官與法院仍會依法處理,此時應準備證據、尋求律師協助,避免在賠償與刑責上陷入不利。
Q7:肇事逃逸申訴成功的關鍵是什麼?
A:若能提出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逃逸故意、或屬於無人受傷的小擦撞,有機會在行政程序中爭取肇事逃逸申訴成功。
想輕鬆解決肇事逃逸和解問題?讓翊宇來幫你!
肇事逃逸涉及刑事、行政與民事三方面責任。雖然和解不能讓刑責自動消失,但卻能顯著影響檢察官與法官的判斷,降低風險。
想知道如何爭取最佳結果?立即諮詢翊宇專業律師!
【延伸閱讀】
【本所資訊】
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91號9樓之1
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080號11樓A10室
高雄市前鎮區民權二路8號16樓之1 A室